Search

拔罐的原理

拔罐是把一個罐子裡面的壓力降低後,讓罐子吸附在筋絡、穴位或是身體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拔罐的原理

拔罐是把一個罐子裡面的壓力降低後,讓罐子吸附在筋絡、穴位或是身體不舒服的地方,讓那個地方充血、瘀血或是起泡。
罐子有大有小,小的大概像 shot 杯那樣,大的也有比拳頭大些的。利用燃燒或是抽氣的方法降低裡面的壓力,就可以吸附在皮膚表面。他會把你的皮膚和肉往罐子內吸進去,這樣的力量會讓那個部位的微血管充血,或是充到破裂。這個就是你看到拔罐後的皮膚上深色圓形。

拔罐的功能

促進血液循環、增加新陳代謝:罐罐把你的皮肉吸起來,產生充血、瘀血、血管擴張,可以讓血液循環加快。有時拔罐也會讓你出汗,加上血液循環可以增加新陳代謝。
提高免疫力:微血管破裂後產生的溶血現象,會加強免疫系統的吞噬作用。
舒緩局部問題:譬如你上背有因為發炎、壓迫等原因造成肌肉、筋膜的組織缺氧、沾黏、痙攣,可以利用拔罐來加強局部循環來舒緩問題。
紓解疼痛:罐罐裡的負壓,會拉扯皮膚,皮膚底下的淺層肌肉、筋膜也會被一起拉扯,加上剛剛提到的促進血液循環,可以舒緩一些軟組織的疼痛、痙攣。
整體來說,拔罐算是一個安全、有效的治療手段。透過物理性的放鬆,可以解除肌肉與筋膜的緊繃、促進局部循環。有助於舒緩肌肉僵硬、酸痛,增加肌肉與關節的活動度。適合處理疲勞、高強度運動後的肌肉緊繃問題。這也是為什麼許多 NBA 球員、運動選手喜歡拔罐的原因之一。

拔罐小建議

拔罐一次建議五到十五分鐘,不要太久,太久可能會造成瘀青、水泡、潰傷、組織壞死等後遺症。

也建議不要太頻繁拔罐,至於多久算頻繁目前倒還未有一個公認的說法,大多還是要看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而定,所以請詢問你的中醫師、治療師、推拿師等等。

拔罐應選擇肌肉豐盈且沒有毛髮的部位,例如肩胛、腰部、背部、腹部等地方。拔罐時姿勢要舒適,常見的是坐姿、平躺、側臥或趴著。同時拔罐的手法要輕,需要避開心臟、腋下、鼠蹊部等血管或淋巴管密集的地方。

文章出處:



拔罐的禁忌症

如果你有以下問題,請勿拔罐:

心臟病
血友病
有全身浮腫症狀
全身皮膚病或局部受損,例如皮膚過敏、潰瘍、破裂。
極度衰弱、消瘦、皮膚無彈性者
高燒不退、抽慉、痙攣者


拔罐後的皮膚顏色

在中醫的觀點中,拔罐後的皮膚顏色代表著身體不同狀態,或是可能有疾病存在。

紫黑色:供血不足、有積寒。
紫色並伴有黑斑:氣血不暢通。
紫點並有深淺不一的塊狀:風濕。
鮮紅而顏、局部發熱:陽症、熱症、實症、熱毒熾盛、體質陰虛、火旺。
紅而暗:血脂粘稠、血脂高、供血不足。
瘀斑或血泡灰白、色淡:虛寒、濕邪。
皮膚微癢:風邪、濕症。
水泡、水腫、潮濕:寒症、濕氣盛。
罐中有水珠者:寒濕重。
紫紅、暗紅:陰症、寒症、血鬱。

文章出處:https://blog.easepain.tw/huang-kuan-wei/cupping-therapy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艾迪麥是個人按摩工作室,一次只接待一位客戶,採預約制不收過路客,享受只屬於你的放鬆時刻。專業男師提供全身按摩和腳底按摩,中式筋絡按壓,瑞典式柔和油推。
View all posts